棕色马甲 ■倪 帅 夏夜,一艘巨舰在辽阔的海面上破浪前行。庞大的身躯从远处看仿佛一头巨鲸,银灰色的涂漆在月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。 “近了!近了!”辽宁舰甲板上,身穿棕色马甲的机务兵杨风强,屏气凝神望着海天,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。 杨风强,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二级军士长,荣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4次。 一架歼-15舰载机闪烁着红绿色的航行灯,穿过夜幕,出现在杨风强视线中。电光石火间,战机和阻拦索在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着胜利的“V”字。 这一刻,杨风强圆满完成了夜间航母飞行资质认证这一重大保障任务。他此前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 座舱盖缓缓打开,飞行员脱掉头盔,杨风强快步迎上。“战机飞行情况如何?”“很好!”听到飞行员的回答,杨风强露出了笑容。 多年前,杨风强怀着航母梦加入舰载机部队。面对全新的机型和维护技术,他整天都待在机库里,趴在机舱盖上听声音,爬进狭小的座舱里查设备,反复画原理图,核对各项数据……很快,他摸清了“飞鲨”的“五脏六腑”。 那一年初冬,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学员,即将迎来昼间航母资质认证。杨风强首次参与上舰保障。听到这个消息,他兴奋得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。 第一次登上钢铁巨舰,杨风强特意俯下身摸了摸飞行甲板,一道道“飞鲨”留下的黑色痕迹让他为之震撼。目光顺着甲板向前望去,最后定格在14度滑跃飞行甲板的顶端——战机将从那里滑跃起飞,冲向海空。 想到这里,杨风强热血翻涌,全身仿佛充满了力量。他从没想过,几年前还在维护教练机的他,如今可以自信地站在辽宁舰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,为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“飞鲨”勇士保驾护航。他不禁感到万分自豪。 “准备放飞歼-15飞机!”呼啸的海风中,辽宁舰广播声响起,杨风强迎来了首次舰面保障任务。他蹲在机翼下,摘下手套,赤手伸进去检查管路,手不一会儿就冻得通红。离“飞鲨”升空还有几分钟,杨风强的心“怦怦”地跳个不停,生怕出现任何差错。 “计时起飞!”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,“飞鲨”直冲海天。这一刻,杨风强相信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。 几十分钟后,“飞鲨”精准地降落在甲板上。杨风强立即投入战机维护工作。“不多查几次,我心里总是不放心。”即便领导已经复查过,并签了字,但他依旧会带领机组成员进行多次复查,确保交至飞行员手中的“飞鲨”安全可靠。 首次陆基保障、首次昼间舰基保障、首次跨昼夜舰基保障……杨风强见证了一批批“飞鲨”勇士的高光时刻。如今,上航母执行任务已成为他的常态工作。 绚丽的霞光铺满整个海面,望着转运平台上停放着的“飞鲨”,他感慨万千:“这景色太美了,我这一辈子都看不够!” (本文刊于2022年4月26日《解放军报》“长征副刊”版;封图来源:中国军网)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主播:朱勇 编辑:苏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