仿佛一夜之间,欧洲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变。作为欧洲的“两架马车”,法国和德国的政坛都经历了出人意料的变化。同时,美国大选也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。此时此刻,欧洲各国似乎失去了主心骨,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向中国示好。 近日,法国和德国先后出现了“奇怪的事情”。先是法国,8月31日,法国时间,左翼联盟“新人民阵线”中最为激进的政党“不屈的法兰西”提交了一项弹劾总统马克龙的动议草案。 该政党指责马克龙拒绝任命左翼联盟提名的总理,认为他在履行宪法职责方面“严重失职”,并呼吁两院的其他政治团体支持这项弹劾动议。目前,这份草案已经递交到其他议员手中。同一天,由于社交媒体“电报”的创始人在法国被捕,极右翼政党“爱国者”号召了数百人在巴黎举行集会,要求马克龙辞职。 紧接着在9月1日,德国也出现了问题。据德国电视二台报道,初步统计结果显示,德国执政联盟的三个党派在图林根州选举中惨遭滑铁卢,包揽了倒数前三。绿党和自由民主党的得票率太低,未能进入州议会,而德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也仅仅勉强过线。 相反,右翼党派选择党赢得了最多选票,成为该州议会的第一大党。这是选择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德国地方选举中获胜。在当前迅速变化的西方政治环境下,这一现象绝非“偶然”,反而可能成为德国政坛变天的信号。 正如中方所言,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局。今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,右翼势力异军突起,已然成为议会的主导力量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高举旗帜,呼吁“让欧洲再次伟大”,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则险些被勒庞取而代之。 英国工党刚刚上台,却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尴尬局面。近年来,欧洲始终紧随美国步伐,但问题在于,如今的美国自身难以维持稳定,政策更是缺乏连贯性,使得欧洲的依赖变得格外脆弱。 即将到来的十一月,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,哈里斯与特朗普的选情仍充满变数。这两位候选人对俄乌冲突、巴以局势、中国以及欧洲的政策和立场截然不同,导致欧洲国家的安全形势与经济前景难以预料。因此,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,不少欧洲国家开始向中国示好。 英国工党刚上台时宣称将重新审视对华关系,并表示愿意采取“强硬”立场。然而,近日在接受美国保守派质询时,他们却表示不会将中国视作“威胁”,并强调将在“可合作领域”寻求合作。与此同时,几个月前,西班牙曾大力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。 但在8月26日,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主席胡安马·莫雷诺却主动访问中国,推动中国电动车企投资设厂以规避关税。此外,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计划于9月8日至10日访问中国,致力于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。 荷兰是全球最大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的所在地,尽管美国政府不断施压,荷兰首相斯霍夫仍于当地时间8月30日改口,表示阿斯麦的经济利益“极其重要”,需要在其他风险中权衡。 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逐渐意识到,盲目跟随美国对华“脱钩断链”,不仅会损害自身利益,还会进一步失去独立性,陷入被美国操控的境地。相反,若能同时维持与中美两国的良好关系,欧洲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 毫无疑问,欧洲的转向是不可避免的,“战略自主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它还承载着重新崛起的梦想。曾经,美欧共同分享帝国主义的荣耀,而如今,欧洲却沦为美国的附庸。 全球多极化为欧洲提供了重新定位自我的良机,但要实现这一觉醒与变革,欧洲必须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。今年是近八年来欧洲最动荡的一年,欧洲能否借此实现内外重生,我们拭目以待。